热门搜索:
吉林省中小学校房屋安全报告/教育机构房屋抗震检测
学校幼儿园抗震鉴定
应委托人要求,对该教学楼房屋主体结构进行级抗震鉴定。级鉴定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强调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柱连接形式,承重体系的构造和箍筋构造要求等。
经现场调查及检测,该房屋位于广州市北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该房屋属于乙类设防(重点设防类),应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该房屋建于1982年,后续使用年限按30年考虑,即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中的a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经现场调查及检测级鉴定情况如下:
(1)该房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且建于开阔、平坦、密实、均已的中硬土上,场地对抗震有利。故场地满足抗震要求,可不进行场地对房屋影响的抗震鉴定。
(2)检查发现,该房屋室内、外地台及各柱(砖墙)脚未发现明显的沉陷、错位现象,上部结构、构件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明显的倾斜现象。故该房屋基础可评为无静载缺席,房屋地基基础满足抗震要求,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3)该房屋平面及立面比较规则,房屋为四层框架,双向布置。除外围框架梁外,其余框架梁与柱的中线基本重合。
(4)经检测主体结构无明显倾斜,个别填充墙体有水平向裂缝,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
(5)结构构造经与抗震鉴定标准对照,如表4所示。
综合上述,该教学楼框架柱端未设加密箍筋,不符合抗震6度区重点设防类建筑的a类建筑抗震构造设防要求,故该房屋整体抗震性能为局部不满足6度区重点设防类建筑a类建筑抗震鉴定要求,应进行抗震加固处理。
三、教育机构房屋抗震检测中小学校安全鉴定报告---幼儿园抗震鉴定标准
(1)应及时对各层横向框架梁采用外包角钢法或加大截面法做加固处理。
(2)应对混凝土柱端设加密钢箍或外包钢箍进行抗震加固处理。
(3)应对屋面板裂缝采用环氧树脂胶灌缝后进行修补,并做好屋面的放水、保温构造处理。并对该房屋现有的其余破损部位进行维修处理。
(4)在该房屋使用过程中,不应自行改变房屋的结构及室内平面布置;若需改变使用功能或增加使用荷载时应委托有设计资质的单位核算许可,并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实施。
(5)定期对该房屋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若发现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并通知有关部门。
一、学校幼儿园抗震检测鉴定报告办理的目的:
***教育局根据《*人民共和*震减灾法》中“已经建成的重要建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建筑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以及十部委颁布的《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为提高学校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适应当前地震形势,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特委托本公司对该校舍按6度重点设防类进行抗震鉴定,并提出加固处理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四、教育机构房屋抗震检测中小学校安全鉴定报告--学校幼儿园抗震检测鉴定报告的抗震鉴定依据:
1.抗震鉴定
(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2009
(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292-1999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6)《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
2.现场检测
(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11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11
(4)《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15-2011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6)《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44-2004
(7)《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136-2001
3.荷载及结构验算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4.现场检查及检测资料
5.其他有关资料
(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分组为*二组。
幼儿园安全检测鉴定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实质是通过改善结构的构件结构受力的途径,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从而减少结构的地震破坏 其抗震加固原则如下: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 要以结构的抗震鉴定结果为基础抗震鉴定是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设防要求,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根据抗震鉴定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固。可选择整体加固!区段加固和构件加固。
2)在确定加固方案时。 要对结构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特别应查明结构是否存在局部损伤,对已有的损伤应进行专门的研究,在抗震加固时加以考虑。
3)在确定抗震加固方案时。 如果是抗震鉴定不合格,要重点考虑结构总体功能的恢复,而不要求每个构件都恢复功能;如果是静载下出现的破坏,以各种承重墙(柱)等的加固为主。
4)在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协调中。 首先以承载力为主,侧重于利用承载力的提高来弥补变形的不足;但抗震鉴定结果仅为整体性不足时,仍以改善整体性的加固方案为主。
5)加固后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不应**过规定值的30%。 且不宜**过下一楼层 综合抗震能力的20%,**过时,应同时增强下一层的综合抗震能力。
6)同一楼层内。 非承重墙体和自承重墙体加固后的综合抗震能力不宜**过未加固的承重墙体的综合抗震能力,否则应加固承重墙体。
7)加固方案的选择要避免发生内力重分布形成新的薄弱部位或导致薄弱部位转移。 如果发生转移,应对新的薄弱部位进行处理。
8)增设砖墙等改变砖房受力体系和传力途径时。 应对结构计算简图作相应改变使受力体系和传力途径符合实际,并力求减少原房屋的地震作用。
9)抗震加固是以结构的安全性为重点。 也应考虑到结构适用和美观,达到科学合理以及安全美观的**统一。